上一頁下一頁
  • IMG_2556.JPG
  • IMG_2557.JPG
  • IMG_2558.JPG
  • IMG_2559.JPG
  • IMG_2560.JPG
  • IMG_2561.JPG
  • IMG_2562.JPG
  • IMG_2563.JPG
  • IMG_2564.JPG
  • IMG_2565.JPG
  • IMG_2566.JPG
  • IMG_2567.JPG
  • IMG_2568.JPG
  • IMG_2569.JPG
  • IMG_2570.JPG
  • IMG_2571.JPG
  • IMG_2572.JPG
  • IMG_2573.JPG
  • IMG_2574.JPG
  • IMG_2575.JPG
  • IMG_2576.JPG
  • IMG_2577.JPG
  • IMG_2578.JPG
  • IMG_2579.JPG
  • IMG_2580.JPG
  • IMG_2581.JPG
  • IMG_2582.JPG
  • IMG_2583.JPG
  • IMG_2584.JPG
  • IMG_2585.JPG
  • IMG_2616.JPG
上一頁下一頁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其他選項
  • 涂旃榕
    涂旃榕 2020/10/15 14:45

    极端星系的起源
    发布时间:2020-10-09

    原载于https://www.cfht.hawaii.edu/en/news/ExtremeGalaxies/


    近期,《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发表的两篇研究极端星系起源的论文被加法夏望远镜(CFHT)官方评为研究亮点,并以“Galactic Census Reveals Origin of Most Extreme Galaxies”为题进行了报道。这两项研究工作均使用了CFHT的下一代室女星系团巡天(NGVS)数据,其中一篇论文研究的是超弥散星系(ultra-diffuse galaxy, UDG),另一篇研究了超致密矮星系(ultra-compact dwarf galaxy, UCD),分别是NGVS国际合作组的第30和第34篇系列论文。

    室女星系团是距离银河系最近的星系团,包含有数千个星系,其中很大一部分是NGVS首次发现的。这个庞大的星系样本里面就包含了性质比较极端的星系,比如超致密矮星系和超弥散星系。

    超致密矮星系是在2000年左右发现的一类天体,它们是宇宙中已知最致密的星系。然而,从发现至今的20年间,UCD的起源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我们在室女星系团内发现了数百个UCD,这是迄今最大的UCD样本,同时也是第一个在星系团尺度上完备的UCD样本。我们的结果表明至少有一部分UCD起源于质量更大的星系。”上海交通大学的刘成则博士表示,尽管UCD的外观与大质量球状星团相似,但有些UCD被暗弱的恒星晕包围,少数UCD还保留有潮汐尾等星系并合期间产生的结构,这表明UCD的前身星系通过并合逐渐被剥离,剩下的星系核就是我们现在观测到的UCD。此外,大部分UCD分布在环境致密的星系团核心区域,表明其起源与所处的环境有密切联系。

    超弥散星系处在另一个极端,它们比同等亮度的正常星系尺度大很多,因此恒星密度非常低,只有通过深度曝光才能观测得到。UDG的起源现在也仍然是个谜,一些理论认为UDG中的气体(恒星形成的原料)在大批恒星还未形成之前就被“吹”走了,而另一些人认为,这些UDG的前身是正常星系,在与其他星系的相互作用中被“拉扯”的松散了。

    “我们发现UDG倾向于集中在星系团致密的核心区域,这表明致密环境对UDG的形成很重要。”坦帕大学(University of Tampa)的Sungsoon Lim博士表示,“虽然不能只用一种机制解释不同UDG的多种特性,但是至少一部分UDG弥散的结构是由于潮汐作用或矮星系之间的并合导致的。”

    另外一个谜团是有些UDG里存在着大量的球状星团,“导致球状星团形成的剧烈恒星形成过程通常会使星系变得更致密而不是更弥散,所以如何理解UDG里存在的球状星团是颇为有趣也颇有挑战的课题。”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KIAA-PKU)的彭逸西教授表示。

    “只有了解了正常星系的特性,我们才能找到真正与众不同的星系。”加拿大国家研究院Herzberg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中心的Patrick Côté教授表示,“NGVS图像数据曝光足够深,为更全面地了解室女星系团内的星系提供了绝佳机会。因此,我们得以研究最致密和最弥散的星系,从而加深我们对星系形成与演化整体框架的理解。”

    两项工作(Liu et al. 2020, Lim et al. 2020)的第一作者,上海交大的刘成则和坦帕大学的Sungsoon Lim均曾在北京大学彭逸西教授的课题组做过博士后。两项工作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

    图中所示为室女星系团中心区域。两个小图为放大了的超弥散星系(上图)和超致密矮星系(下图中十字准线所在位置),两个星系中的恒星个数相似,亮度也相当,但面积差了20,000多倍。

    Image credits: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Canada-France-Hawaii Telescope and the NGVS team.

    论文链接:

    [1]. Liu et al. 2020, ApJS, 250, 17

    [2]. Lim et al. 2020, ApJ, 899, 69

  • 涂旃榕
    涂旃榕 2020/10/16 07:37

    我跟簡美惠救了很多蚯蚓

  • 涂旃榕
    涂旃榕 2020/10/16 07:38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深圳中学共建“天文创新实验室”签约仪式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0-05-15

    2020年5月15日上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深圳中学共建“天文创新实验室”协议签约仪式在物理楼西206会议室顺利举行。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高原宁院长签署共建“天文创新实验室”协议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分会场

    由于疫情原因,仪式采用“云签约”形式。深圳中学校长、书记朱华伟教授、宋德意副校长、校长助理郭玉竹、王新红、娄俊颖、熊志松等出席仪式;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高原宁院长、杨金波书记、陈晓林前书记、曹庆宏副院长、徐莉梅副院长、天文学系吴学兵系主任、张华伟副系主任、科研与交流办公室宋亚男出席仪式。仪式上,深圳中学朱华伟校长和物理学院高原宁院长分别代表双方致辞,共同签署共建“天文创新实验室”协议,并为“天文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由深圳中学胡剑老师主持。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深圳中学共建“天文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


    深圳中学是广东省最重要的中学之一。近年来,深圳中学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为目标和使命,在课程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际教育、科技教育等方面不断探索,成绩十分喜人。2010年来共有161人考入北大(其中22人考入物理学院),去年高考的理科高分段人数在广东遥遥领先,为国内外高校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会场播放深圳中学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宣传片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高度重视与深圳中学的合作,将通过共建“天文创新实验室”与深圳中学开展实质性合作,为中学教育和科普工作尽一份力。天文学在教育和科普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与深圳中学一起创建“天文创新实验室”,共同开发特色天文课程,开展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对天文学科发展和拔尖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希望以此为契机,与深圳中学在未来开展更多广泛和深入的合作。

  • 涂旃榕
    涂旃榕 2020/10/16 07:39

    北大天文迎新年晚会暨国家天文台优秀本科生奖学金颁奖典礼
    发布时间:2019-12-27

    2019随雪远去,2020随风走来。就在2019年12月20日的晚上,北京大学天文学系及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KIAA)的师生再次齐聚一堂,共同欣赏新年临近的欢乐。

    KIAA晚会现场,庄严的会议场在彩灯和气球的鲜艳亮丽下难再肃穆,写满公式的黑板在零食和饮品的陪伴下也亲切动人。表演者在后台准备着,隐隐约约的长笛、二胡、吉他、口琴,传入了热闹的晚会。

    晚会开始,北京大学天文学系张华伟副主任、吴月芳教授及KIAA Gregory J. Herczeg副所长、国家天文台薛随建副台长和毛永娜老师分别致辞表达了对北大天文师生的新年祝福,随后薛随建副台长和毛永娜老师为获得国家天文台奖学金的同学颁奖

    天文学系副主任张华伟副教授致辞







    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Gregory J. Herczeg 副教授致辞

    天文学系吴月芳教授致辞

    国家天文台薛随建副台长致辞



    国家天文台奖学金颁奖



    接下来的节目更是让人激动不已。郭可欣和Tomonari Michiyama的日语歌曲,为我们带来开场的热烈气氛。随后,金骏杰和张可佳一起带来了双人舞蹈,那爵士舞的自由与规律并存,奔放与严谨齐行,晚会的热烈气氛更加浓烈了。

    博士后郭可欣和Tomonari Michiyama演唱日语歌曲

    金骏杰和张可佳表演双人爵士舞

    随后的游戏把晚会变成了“儿童专场”。当主持人问到谁想来玩游戏时,四个小朋友就跑上了台。两个女孩一组,两个男孩一组,背靠背运送气球,现场“砰砰”的爆炸声此起彼伏。

    教工子弟做游戏

    随后,Chandrachur Chakraborty和Shrabasti Bhattacharya为我们带来了印地语的美妙歌曲。与刚才的欢歌幻舞不同,这首歌更加舒缓,更加平和,为晚会添加了一份平和的气息。

    博士后Chandrachur Chakraborty和太太Shrabasti Bhattacharya演唱印度歌曲

    单纯的热闹可无法诠释一个盛会,它还要有美妙的吉他。D大调卡农的改编曲,就这样被张凤桓送上了舞台。学长在台前一曲流畅的卡农,美妙的旋律似清风一般,拂过众人心田。

    物理学院张凤桓同学吉他弹唱

    邹思薇手持二胡,为我们带来了维吾尔族的《葡萄熟了》二胡的旋律优美动听,又和常见的二胡曲目大相径庭,新疆的美好风光,就像是融入了二胡的曲调,展现在美丽的会议厅中。

    博士后邹思薇二胡独奏



    19级本科生包逸博还和他的朋友们一起,为我们带来吹拉弹唱的《大鱼》。包逸博手把中阮,王子铭醉心弓弦,付皓竹气送笛中,张启哲歌声嘹亮。舒缓的节奏,抑扬顿挫的乐声,把我们的心思,引向远方。

    包逸博、王子铭、付皓竹和张启哲吹拉弹唱《大鱼》

    时间就像小马车,拉着我们往前跑,小朋友的歌曲《时间像小马车》,更是让晚会多了一份童趣。不仅如此,还有一首《do re mi》,所有人都被带到了那音乐之声的世界中,陪伴着音阶畅游音乐海洋。徐冰笑也为我们带来歌曲《promise don’t come easy》。

    博士后徐冰笑演唱英文歌曲



    最后的压轴节目,是曹顺顺和吴泽炫的歌曲《雪夜星不见》。冬季初雪之日,茫茫雪花飘洒在路灯下,轻轻来,默默走,纯白的世界一片祥和静谧。他们用最平静的歌声,最安逸的音调,为已经在晚会中看尽了欢乐的观众,献上了归去的声音。

    曹顺顺和吴泽炫演唱自创歌曲《雪夜星不见》

    晚会圆满完成,2019年的倒计时已经开始,2020年的钟声迫不及待。就让我们自信昂扬地走向新的一年!







    撰文:郝子航

    摄影:孙敏、刘黎黎

  • 涂旃榕
    涂旃榕 2020/10/16 07:40

    天文学系三位教师获首届北京大学离退休教职工学术贡献奖
    发布时间:2019-12-23

    天文学系三位教师获首届北京大学离退休教职工学术贡献奖



    为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精神,深入落实《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工作的实施办法》(党发〔2017〕113号),充分发挥离退休教职工的独特优势,鼓励老同志在离退休后继续从事学术研究,为北大“双一流”建设再立新功,最近学校对离退休之后依然作出学术贡献的老同志进行了表彰,我系三位退休教师获奖:吴月芳、乔国俊、吴鑫基教授分别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热烈祝

  • 涂旃榕
    涂旃榕 2020/10/16 07:41

    找到新产区,提出新机制——天马望远镜助力北京大学的科研团组在星际碳链分子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19-12-04

    近日,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与北京大学合作,北京大学的科研团组借助天马望远镜在星际碳链分子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提出了星际碳链分子形成的新机制:“激波激发碳链化学(SCCC;Shocked Carbon-Chain Chemistry)机制;找到新的“聚产区”,即豺狼座I 区域也是银河系中的碳链分子“聚产区”,以上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核心天文学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此外,该团队还在金牛座一个分子云核L1489-EMC找到碳链分子的特殊产区,并首次测到了碳链分子辐射的高速成分,以上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核心天文学期刊《天文学与天体物理》上。

      碳链分子最早于1971年在人马座B2中被发现,后来多在早期冷暗分子云核中探测到。金牛座堪称是我们银河系中碳链分子的“聚产区”,特别是金牛座中的TMC-1云核。在这些早期冷暗分子云核中,有丰富的碳原子和碳离子为碳链分子形成提供原材料,这种形成机制称作早期碳链化学(ECCC; Early Carbon-Chain Chemistry)。另外一种碳链分子形成的机制称作温碳链化学。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吴月芳教授领导的研究团利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天马望远镜和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米毫米波望远镜进行观测,发现了三个前所未有的结果:在3个有更长的恒星形成历史的源(IRAS20582+7724, 1221和L1251A)中,含氮分子不再丰富,含硫分子辐射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增加了,此前的ECCC和WCCC(Warm Carbon-Chain Chemistry)化学模型均无法解释这一现测事实。根据这3个源的观测特征,该研究团组提出了“激波激发碳链化学(SCCC; Shocked Carbon-Chain Chemistry)机制,因为剧烈的恒星活动提供了含硫碳链分子形成的原材料。这个机制已经得到气体-尘埃两相化学模型的支持。

      在豺狼座I(Lupus I)区域,该研究团组新证认了4个早期碳链分子产区,其中有1个和金牛座中的聚产区TMC-1云核类似,另外3个的辐射均很强。这说明豺狼座I 区域也是银河系中的碳链分子“聚产区”。

      另外,该团队在金牛座一个分子云核L1489-EMC中探测到了丰富的碳链分子辐射,含硫分子的数目少于含氮分子。该分子云核属于无星核阶段,属于早期云核中的化学环境。但奇怪的是,其中却观测到了本应属于演化较晚的云核中才拥有的高能级碳链分子。导致这一云核存在和现有模型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分子云核受到了邻近原恒星L1489-IRS的加热,这一加热效应使得分子云核得到了额外的热量,并将尘埃上的物质蒸发出来,成为一个特殊的碳链分子产区。此外,还首次测到了碳链分子辐射的高速成分。

      该项研究得到了中国国家重点研究与发展计划(2017YFA0402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433008,11373009,11503035,11573036和U1631237)、中国科技部对于基础研究的重点发展计划(No.2012CB821800)、云南省顶级人才计划(2015HAO30)的支持。D. Madones感谢来自CONICYT计划(AFB-170002)的支持,Natalia Inostroza感谢CONICYT计划(REDI170243)的支持。

      文章链接:Doi: 10.1093/mnras/stz1498


  • 涂旃榕
    涂旃榕 2020/10/16 07:41


    天文新生的启蒙之旅——物理学院2019级本科7班天文台参观纪实
    发布时间:2019-10-20

    2019年10月12-13日,2019级本科7班31名同学在班主任吴学兵老师、天文系姚洁老师及辅导员焦文裕老师带领下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站、密云站、怀柔站。


    10月12日早,集合完毕后,同学们乘车前往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兴隆站位于河北省兴隆县,拥有多台0.5米口径以上的光学望远镜,包括著名的LAMOST-郭守敬望远镜。10月中旬的天已有些寒意,山顶气温很低,而且不幸的是,由于阴天,无法进行计划中的观测活动。于是,同学们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了小型展览,并且有幸近距离参观了2.16米望远镜和LAMOST。无论是宏大的仪器规模还是精致的建造工艺,大科学设备令同学们非常震撼。


    在兴隆站展厅听站况介绍


    在兴隆站LAMOST望远镜前留影


    由于观测活动取消,利用晚上原定的观测时间,全班召开了一场班会。吴学兵老师以一个业内人士和亲历者的角度向同学们介绍了许多感受。同学们意识到,一台望远镜的建设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的学科很多,从选址到光学设计都是极为复杂且精细的任务。这之中自然会孕育矛盾:大视场和大口径是几乎不可兼得的,望远镜设计者的思路有时与天文学家的需求有所不同,LAMOST这样独创的结构也伴随着风险和代价… 我国的天文学观测设施与世界顶尖水平依然还有距离,而正因为如此,我国天文事业才急需相关的人才,需要有人来掮起未来中国望远镜的设计建造重任,从而让中国人将头顶的星空看得更清、更远,让中国成为世界天文强国。


    “这个使命应该由你们来承担。作为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你们有这个责任。”吴学兵老师如是说。虽然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依然有许多事情要做,但同学们相信,所学的知识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会证明国家培养我们的价值所在,这也正是大家的历史使命。


    由于地处天文观测区,同学们被要求尽量减少对外界的光照,晚上拉紧窗帘,手电筒也不能向上照。走在没有路灯的山路上,这对于同学们也是很新奇的体验。


    第二天,大家离开兴隆站,前往国家天文台密云观测站。背靠密云水库,密云站拥有多台射电望远镜,担负着中国探月工程数据接收的任务。在那里,大家见到了50米望远镜、40米望远镜,还有中国天眼FAST的小比例原型机。巨大的天线指向天空,站在它们之间,人难免自觉渺小。40米望远镜的建设只耗时一年半,考虑到它的规模,这样的中国速度令人叹服。为了欢迎同学们的到来,密云站的工作人员使40米望远镜在工作间隙调整姿态,最大程度的旋转。上百吨的望远镜在基座的带动下缓缓移动,在雨中巨大天线上的雨水在旋转中也纷纷撒落…唯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这是何等的震撼!


    在中国天眼FAST的密云站50米原型望远镜前聆听讲解


    在密云站40米望远镜前留影


    离开密云站,同学们前往国家天文台怀柔观测站,这是我国太阳观测的基地。作为世界上在役的最大的太阳磁场观测望远镜之一,它的测量精度非常高,可以观测到许多精细的图像。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了关于太阳活动的诸多基础知识、目前太阳研究的前沿,以及太阳观测望远镜的部分工作原理以及成果。进入望远镜的圆顶,大家发现这栋建筑的设计处处体现着实用性的巧思,同时兼具着一种富有力量的美感。


    在怀柔太阳观测站前合影


    在怀柔站太阳望远镜前留影


    临近傍晚,大家踏上返程。收获满满,思绪良多。天文观测者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等待黑夜,攀上高原,身处与世隔绝之境,做着繁杂而又细致的工作。无论是望远镜的建造,还是天文学本身,或许都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好奇心:总是在渴求知道更多,看得更远,思考更接近真实。纵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最智慧的头脑,也在所不惜…因为这其中的努力绝非白费精力,而是在人类认识自然中实打实地发挥着诸多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正是这种追求让同学们更清楚地认识这个世界,也为大家开启了更多未来发展的可能。


    ----友情链接----

    北京大学理科2号楼2901, 邮编: 100871,电话:62751134, E-mail:yaojie[at]pku.edu.cn

  • 涂旃榕
    涂旃榕 2020/10/16 07:42


    北京大学2018年中学生暑期课堂(天文学)招生简章
    时间:2018-06-15 17:46 作者: 来源:

      为了培养中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增进中学生对天文学科的了解,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KIAA)、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北京天文馆联合举办2018年中学生暑期课堂。时间定于2018年7月18日-7月23日。此次暑期课堂面向全国招收130名学员。

    一、招生对象

      热爱天文、数理化成绩突出、品学兼优的高二年级理科学生(浙江省、上海市报名学生的高考选考科目应包含物理)。

    二、报名方法

      1、暑期课堂实行网上报名,请登录网上报名平台(点击进入),按网上要求注册、填写各项申请信息、上传相关证明材料扫描件,打印、盖章并扫描上传《北京大学2018年中学生暑期课堂(天文学)申请表》。(报到时候需要提交暑期课堂申请表原件)

      2、网上报名时间:2018年6月15日-6月29日。

    三、选拔流程

      学生申请材料由专家进行审核,合格者获得学员资格,可于2018年7月上旬在网上报名平台查询结果,获得资格的学生可从报名系统打印《报到通知书》。

    四、活动安排

      2018年7月18日报到,7月23日离校。报到地点:北京大学

      活动包括:学科导航、名师讲座、台站参观、天文之夜、师生互动、学员联谊等,以增加学员对天文专业的了解和兴趣。

    五、相关费用

      暑期课堂学费2200元/人,此费用包括暑期课堂期间的住宿 (北大校园学生宿舍)、饭卡、T恤、材料、活动期间交通费、意外保险费和各项活动费用(不包括从学员所在地到暑期课堂举办地之间的往返交通费)。获得学员资格的学生根据报名系统提示,统一在网上缴费。

      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可根据学校或街道开具的家庭经济情况说明申请补助,由主办单位根据申请材料决定资助名单与金额。申请补助的同学开营前自行联系北大天文学系谢老师。

    六、联系方式

      北京大学天文学系和KIAA http://vega.bac.pku.edu.cn/index/wzsy.htm http://kiaa.pku.edu.cn/

      联系人:谢老师 010-62751134 E- Mail: xiejing5166@pku.edu.cn

          姚老师 010- 62756692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http://astrowww.bnu.edu.cn/

      联系人:杨老师 010-5880784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

    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北京天文馆

    2018年6月

    电话:010-62751407 | 招生监督电话(纪委办公室):010-62755622 | 地址:北京大学老化学楼129室 [查看地图] | 更多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20 ©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

  • 涂旃榕
    涂旃榕 2020/10/16 07:43

    北大天文学系博士毕业生王飞格获2019年美国宇航局Hubble Fellow奖
    发布时间:2019-04-08
    北大天文学系博士毕业生王飞格获2019年美国宇航局Hubble Fellow奖

    2019/04/08 信息来源: 物理学院
    编辑:凌薇 | 责编:白杨

    2019年4月4日,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了今年入选NASA Hubble Fellowship Program(NHFP)的24名青年科学家名单,共有11人入选Hubble Fellow,7人入选Einstein Fellow,6人入选Sagan Fellow。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2017届博士毕业生王飞格获得Hubble Fellow奖,而且是此次24名入选者中唯一在亚洲的大学里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科学家,为北大争得了荣誉。

    王飞格在2012年本科毕业后进入北大天文学系,在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樊晓晖教授(兼职)和天文学系吴学兵教授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他在对遥远宇宙中的高红移类星体开展的光学和近红外波段观测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果,发现了众多的高红移类星体。在Nature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了近20篇研究论文,并作为第二获奖人获得了2017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在2017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后,王飞格前往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做博士后,在高红移类星体观测研究中取得了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多项成果。获得Hubble Fellow后,他将于今年秋天前往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继续从事宇宙早期高红移类星体和超大质量黑洞的观测研究。

    Hubble Fellow是国际天文界最具声望的博士后奖励,获奖者可在美国自由选择合作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由美国宇航局提供全额工资和研究经费,因此竞争尤为激烈。中国大学培养的博士毕业生中, 迄今只有两位获得此荣誉,而且两位均毕业于北大物理学院天文学系,即2017年入选的徐思遥和2019年入选的王飞格。

    美国宇航局公布的获奖者王飞格介绍

    相关链接:

    美国宇航局网站新闻:http://hubblesite.org/news_release/news/2019-24

    2019年NASA Hubble Fellowship Program获奖者介绍网站:http://www.stsci.edu/stsci-research/fellowships/nasa-hubble-fellowship-program/meet-the-fellows

  • 涂旃榕
    涂旃榕 2020/10/16 07:43


    天文学系研究生举办“奋斗的我,奉献最爱的国”主题班会
    发布时间:2019-09-30

    在新中国70周年华诞到来之际,天文学系研究生班于2019年9月29日晚17:30,在科维理天体物理研究所第一会议室开展了“奋斗的我,奉献最爱的国”主题班会。班会气氛十分热烈,大家纷纷表达了对祖国生日到来的兴奋之情和对科研工作的热忱。


    班会由天文研究生班大班长段晓苇同学主持。她向大家转达了学院对大家生活和工作的关心和期望,叮嘱大家十一期间出行注意安全,健康生活,快乐科研。


    undefined

    班会主持人、大班长段晓苇同学发言



    随后,在物理学院赴兰州实践团中表现突出、获得优秀领队的刘媛琪同学为大家介绍了暑期实践的具体情况。兰州的510所一直着手于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脚踏实地的科研攻关。比如量子频标中心在十几年前参与了自主研发铷、铯原子钟的任务,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做出了关键贡献;又比如真空计量研究中心,通过高真空、超高真空这些不同环境下对产品的检测,为真空中工作的设备提供了关键的性能参数。我们深深体悟到,我们年青一代不仅要着眼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应该密切关注人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脚踏实地地落到实处,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undefined

    优秀领队刘媛琪同学发言



    在关于暑期实践的介绍之后,天文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余捻坤同学为大家介绍了天文党支部的现状,鼓励大家积极入党、多多参加党支部的活动。她说希望各个年级之间增进交流,让我们天文大家庭团结得更加紧密。


    undefined

    天文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余捻坤同学发言



    在听完同学们的精彩发言之后,参会同学观看了爱国教育电影《横空出世》。电影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冯石将军接到中央的任务,带领部队挺近戈壁滩开展建造原子弹发射基地的重要工作。从美归国的科学家陆光达也告别了自己的爱人,与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众多人才们一起承担了这一艰辛却光荣的使命。当时苏联专家撤走,科技落后、物质贫乏,难以想象的困难接踵而至,但这些科学家们却从没有放弃,迎难而上,最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壮举。


    电影中令大家印象深刻的片段有很多,比如本片的主角之一陆光达教授,他放弃了当时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可能的功名利禄,为了祖国的原子弹项目隐姓埋名,还面临与妻子的长久分离。当最后妻子王茹慧终于来到了罗布泊,两个人穿过戈壁滩的暴雨和没过胸口的积水紧紧相拥。这些都让人深深体会到了前辈们为了祖国和信仰做出牺牲的伟大信念。“当陆光达证明我们本国科学家的计算结果没有错,而是外国给的结果错了的时候;当他顶住被人诬陷串通国外的巨大压力依然投入研究的时候;当别人对他说如果他留在国外也有可能获得诺奖,而他一笑了之的时候,我们观影的大家都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段晓苇同学在会后说道。当然给予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当属最后的原子弹爆炸,整间教室都因为画面的突然明亮而亮堂了起来。最后参与原子弹研究的工作人员们都在戈壁滩上亲眼见证了中国人自行研制出的第一颗原子弹的爆裂,千千万万热血沸腾的士兵欢呼着脱下帽子向前方奔去。电影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绝不屈服于外来的压力和困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光辉精神和深厚努力。


    undefined

    观影活动中



    会后许多同学都表示电影感人至深,大家在观影过程中体会到了上一代人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和不畏艰难的精神。团支书张春风说,中国人凭借自己的力量,令曾经打压中国,对中国图谋不轨的西方国家刮目相看。胡帆同学在看完电影后表示:“天文的研究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我们应当教会人类如何仰望星空。天文学也是高度国际化的,就如和平年代的奥林匹克竞赛一样,我们也可以在这样的舞台上为祖国赢得荣誉。”刚刚升入研究生一年级的唐佳奕同学也说,作为一名物理人对电影深有感触,我们应该像主人公陆光达学习,不为功名束缚,能够吃苦耐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undefined

    会后合影

  • 網路交通警察
    網路交通警察 2021/07/30 05:56

    https://www.hbs.edu/faculty/Pages/download.aspx?name=The+Red+Sneakers+Effect+2014.pdf

相片最新留言

此相簿內的相片目前沒有留言

相簿列表資訊

最新上傳:
2018/02/07
全站分類:
美食記錄
本日人氣:
0
累積人氣:
1